产学合作是培养大件运输人才的必由之路

发布日期:2016-06-21 09:55:50   点击数:

 “产”是指产业界、企业,“学”是指学术界,包括大学与科研机构等。对于学校而言,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教育界公认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许多国家根据自身情况采取了不同的实施方针与措施。这既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又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为重点。对于企业而言,产学结合提高了从业人员素质,减轻了企业改革创新的成本,加快了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步伐。

   当前,国内外还没有哪所高等院校设立了大件运输专业,更没有专业的大件运输学校或教育机构。而大件运输企业的人才聘用只能在相关专业选择,如:物流运输、汽车应用、工程力学、金属材料等。大多数企业的新职员到岗后,均采取“传、帮、带”的方式获得与大件运输业务密切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进入角色时间长短不一,严重制约了大件运输人才的需求与发展。为解决我国大件运输人才匮乏的现状,物流协会审时度势与西华大学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双方在人才培养、教材建设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展开合作。大件运输人才培养按计划分三步走:一是编写大件运输教材;二是设立大件运输专业;三是成立大件运输学院。

   目前,物流协会牵头组建了由高校、行协、企业为主体的大件运输教材编写委员会,编委会成员均来自公路、铁路、水运领域的大件运输方面的专家、教授和技术总工。编委会通过多次专题研讨,统一了思想与认识,并确定了编写《大件运输吊运装备》、《大件运输项目管理》和《大件运输安全质量》三本教材。接下来各撰写人按要求完成撰写工作,教材内容经初审、终审、编校直至付梓印刷,成书后即作为高校和物流协会大件运输教学的主要教材,同时向国内外各高等院校的相关专业推荐应用。

物流协会参与并主导的大件运输人才培养计划,在产学合作的多种模式中,属于联合培养人才模式。产学结合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形成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之间建立人才交流和人才培养的机制以及人才训练基地,同时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导师或客座教授。联合培养人才模式的特点:一是发挥产、学、研各方优势联合培养人才,对于合作各方而言,是一种共赢模式。对企业而言,短期内可以解决企业的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从长期来看可为企业储备专业技术人才;对高校、科研机构而言,有利于学生(大学生、研究生)理论联系实践,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使高校、科研机构的研究更贴近实际、贴近市场需求。二是合作期长。高校与企业建立长期的人才供求关系,随着教学工作的推进,逐步形成一套完整高效的大件运输教学体系。三是合作风险比较低。联合培养人才模式是互惠的、紧密的、长期的合作。物流协会人才培养计划的下一步工作方向,将按计划设置专业课程、加强对学生的课外培训、成立大件运输兴趣小组、从本科和研究生两个层次培养大件运输人才,结合大件物流企业人才需求实现订单式培养。

大件运输的特点:从大件运输作业的对象来说,都是承运那些“不可解体的、超长、超宽、超高、超重的”大件设备(货物)。从运输企业承运的设备来说,它具有自身价值高、生产周期长,一旦发生运输事故,将造成严重的直接损失和无法估量的间接损失。从对承运企业的要求来说,一是要具有大件运输特殊的、专业的牵引车与承载车或特殊工装;二是要具有大件运输技术与经营管理的特殊人才;三是要具备大件运输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及应急预案。从大件运输具体业务来说,包括线路勘查、桥梁涵洞的测量、路面及空中排障、车辆的选型、牵引车的配置、装载加固措施等理论实践知识,同时还应具备综合运输业务(公路、铁路、水路联运)项目管理能力。而跨地区、跨省运输办理超限运输证、交通护送手续等工作必须与交通运输、路政、市政、运政和地方海事部门的联系协调,这既需要熟悉了解国家及交通公路管理部门对大件运输出台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规范,同时还需要掌握一定的社会学科知识。总之,大件运输对企业决策者、项目执行者和基层职员的职业素养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综上所述,只有加强大件运输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方能提升大件运输队伍整体水平。而产学合作是培养大件运输人才的必由之路。因此,必须坚持以体系建设为引领、以提高质量为重点、以深化校企合作为主线,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形成有利于全面成才、人人成才、多样化人才的良好育人局面。

刘峰  

2016-06-17

相关阅读: